第(2/3)页 养士二三十年,培养不出一批优秀的,真正忠于大明的人才。 …… “今年,参加秋闱的人数是15632人!创下了最高纪录!”朱元璋用手得意比划着。 朱棣默默听着。 老头子养士其实真的成功了。 为朱允炆殉国的读书人,成千上万。 而后来辅佐‘他’开创永乐盛世的三杨、夏原吉、乃至后来力挽狂澜,现在应该还没出生的于谦。 这些都是老头子在位期间,养士积攒的家底。 反倒是‘他’。 在位期间,把更多精力用于‘武功’方面。 ‘高炽’倒是个文治的好手,可惜,历史上,‘高炽’的身体状况太差了。 要是‘高炽’能做个二三十年皇帝。 专注‘文治’养士,或许大明会有另一幅盛景。 人们骂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。 其实科举并没错。 承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不同。 战争年代,在剧烈的动荡中,时局会自动筛选人才,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,实现个人成就同时,也救民于水火。 就像老头子他们这一代人。 承平年代,社会稳定。 如何从千千万万人中,将最优秀的选拔出来呢? 就要设立一种竞争机制。 而科举就是历朝历代统治者,通过不断摸索总结,选择的一种最优竞争机制。 至于老头子提倡八股。 说白了,那是给更多寒门子弟机会。 看看隋唐时期科举考内容:明法、明字、明算、一史、三史、开元礼、道法、杂文、贴经、策问。 其实就类似于提倡德智美体,全面发展。 这么庞大的考试内容,寒门子弟的家庭,根本无法为孩子提供。 也根本无法和乡绅子弟竞争。 所以隋唐宋时期。 虽然开科取士。 但士族、乡绅中考比例,占科举录取总数七八成。 老头子提倡八股,相当于砍了‘美体’。 如此,原本很多被挡在科举门外的农家子,就有了机会。 八股,是一个时代局限的产物。 与他所经历的一考定终身、应试考试本质是一样的,无论多么为人诟病,都是最符合当时时代的竞争机制。 如果有一天,大明整体富裕程度,迈上一个新台阶,适当时,有为的君主,完全可以根据统治需求。 重新调整科举内容,通过改良这套竞争机制,选拔更为全面的人才。 明清两代,一直僵化使用八股文。 其实本质反映了,历经两代。 中原百姓富裕程度,始终没有实现质的突破。 明朝的资本萌芽,本有一次机会。 可惜,改朝换代打断了这种可能。 不过,现在乡土村社的推行,或许会是个机会。 未来,一些百姓富裕程度,整体实现质量突破的富裕区域,可以在这些区域,增加科举内容,选拔更全面的人才。 在一些尚不成熟的区域,继续推行现行科举办法。 就像现在的南榜、北榜。 总之,就是给所有人都提供机会,从各种群体中遴选最优秀的人才,予以他们充分发挥才干的平台。 老头子以前能灵活提出南榜、北榜。 将来应该也能。 其实,他家老头子虽然出身寒微。 可就从一些治国手段就可以看出,老头子是典型的实用主义。 朱元璋炫耀时,见朱棣怔怔出神,脸渐渐严肃。 徐妙云察觉,用臂肘悄悄碰了碰朱棣。 朱棣回神…… “怎么?怕了?没信心了?”朱元璋板着脸。 好吧,一万五千多人同时竞争,别说混账老四没信心,若是换他,他都不敢参加。 就他现在的水平。 去参加今年秋闱。 一定是最垫底的那个。 阅卷官在不看他名字的情况下,可能拿起他的答卷,扫一眼,就直接扔废卷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