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朝圣者们的皮肤红中带黑,但是脸上却带着坚毅的眼神。 每一次磕头都显得那么虔诚和敬畏。 李潇在火车上也遇到过来自拉萨的本地人,那时候他们也和李潇说起关于朝圣的事情。 通常来说,藏民不是一个人出去朝圣的,而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。 随行的粮食装在一辆车上,用牛拉着或者人来推。 磕头的人会先把车子推向前,返回原地,再一步一一步跪拜过去,所以说实际上一段路要走三遍。 跪拜的时候会穿戴特殊的护具,看上去像是手上套了双鞋子。 此外,藏民大叔还说,拉萨周边地区磕头进拉萨的偏少,反而青海和康巴藏区的藏民磕长头的比较多。 以前能磕长头进拉萨的人,都是村里面比较有名望或是比较富裕的人。 因为,每一次朝圣需要花费大量的储备,以及很多的时间。 没钱的人,根本去不起。 一些朝圣的家庭,会在丰收之后储备好足够的粮食,花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来完成这个朝拜过程。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,回去之后也将受到极大的拥戴。 但是,后来这种朝圣,就随着生活变得更好。 可以朝圣的人也变得更多。 但是数量变多的同时,一些东西也在悄然改变。 现在许多藏民并不是真的一步步磕过去的。 大约越虔诚的人磕得越多。 一些只在意结果的,他们一路上是走过去或者直接坐农用车过去的。 在重要地带,譬如山顶的垭口,有寺庙的地方,才是一步一磕的。 所以,很多时候这些地方磕头前行的就特别多,磕完一段路程再乘车前往下一个地点。 当然了,有偷懒的,也有虔诚的。 由于社会更加发达包容。 也让一些家境比较差的家庭,也得到朝圣的机会。 他们会准备一些必要的物资,沿途找藏民化缘和接济然后到达拉萨。 这种人,在当地不但不会被嫌弃,反而非常受到欢迎。 因为,在藏民的眼中,自己资助了对方,对方去到拉萨,也能带给自己一份福祉。 不过,李潇看来。 朝圣有时候更多的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,而是对自己内心以及身体的一种历练。 第(1/3)页